国家为什么要加大对环保的治理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已经非常严重,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1. 微粒粉尘分类
大气尘的主要组成成分和比例见下表。主要分类如下。
(1) 灰尘 包括固态分散性微粒,又称粉尘。
(2) 烟 固态颗粒和液态颗粒凝聚作用而产生微颗粒。
ISO定义为: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气溶胶。一般情况下烟的粒径为0.5μm以下,如吸的香烟、木材、油、煤等燃烧过程产生的微颗粒。它们在空气中呈布朗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扩散力,在静止空气中很难沉降。
(3) 雾 所有液态分散性的微颗粒和液态凝聚性微颗粒。在ISO中定义:属于气体中液滴的悬浮体总称。在气象学中指造成的能见度小于1km的水滴悬浮体。
(4) 烟雾 包含液态和固态,既含有分散性微颗粒,又含有凝聚性微颗粒。微粒尺寸为1μm以下。如:工业区上空漂浮的妹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所形成的结合体。(典型的1952年伦敦就是烟与雾的混合体,当然也有钢铁厂产生的氧化铁烟雾)
ISO定义是:烟雾是指由燃烧产生能见的气溶胶,不包括水蒸气。该定义是说烟雾和雾有区别。
(5) 花粉 季节性产生,产生量大,特别在春夏之交。
2. 大气微尘计量方式
(1) 计数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微尘颗粒数,粒/L;
(2) 计重浓度 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上自然沉降的微尘质量表示,mg/(m³.天);
(3) 沉降浓度 以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上自然沉降的微尘颗数或者质量表示.
计数浓度标称主要考虑人体呼吸器官各部位对污染颗粒大小敏感度和沉着度;计重浓度标称主要用于标准制定、执行的方便,但也能包括单位质量中各尺寸颗粒的分布状态,间接了解颗粒计重浓度对人体内部器官的危害程度。
3. 微尘浓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 全年每24小时平均浓度100mg/m³时,慢性气管炎人数增加,儿童易患气喘病。
(2) 24小时平均浓度150mg/m³时,患病者增加,老人死亡者增加。
(3) 每小时平均浓度300mg/m³时,能见度小于8km,飞机飞行有困难,人口死忙率增加。
(4) 每小时平均浓度60mg/m³时,能见度小于2km,交通事故增加,患病者和死亡者均增加。
(5) 年平均若从140mg/m³下降到60mg/m³时,人产生的痰量也相应减少。
大气尘组成成分和比例见表。大气尘计数浓度指标的确定,主要考虑对人健康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影响。尘粒深入呼吸系统并在其中沉着的情况见下表。
大气尘组成成分和比例
组成 |
含有率/% |
矿物碎粉,燃烧漂浮细渣 |
10-90 |
烟雾、花粉 |
0-20 |
棉等植物纤维 |
5-40 |
煤、碳、水泥、建筑等细粉 |
0-40 |
腐败的植物、动物排放的皮毛屑 |
0-10 |
金属粉末 |
0-0.5 |
微生物 |
极微 |
微尘粒径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微尘粒径/μm |
到达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 |
30
10
3
1
0.3
0.1
0.03 |
可到达背部气管,未达到支气管部分以上
到达末端支气管
到达肺泡道
在肺泡道与肺泡囊中大量沉着
在肺泡囊中大部分沉着
在肺泡囊中大部分沉着
在肺泡道上和肺泡囊中大部分沉着 |
(6) 大气浮沉中最危险的微颗粒是10μm和2.5μm两种尺寸的微颗粒。因而国际上出现“可吸入颗粒物”这一专用词汇。
原来空气中微颗粒(灰尘)通过人的鼻腔阻拦一部分后,大部分小颗粒都随气流进入肺部。一般情况下,人体自有免疫力抵抗这些微尘,但如果数量过大,免疫系统就会出现困难。如果吸入致命的菌类颗粒,传染疾病就会蔓延。即使这些颗粒没有病毒,它们的聚集也会让人肺变成“尘肺”;进入血液也会导致血栓。小于10μm的颗粒不会被鼻腔阻拦,它们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进入气管沉积在肺部。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去掉大于10μm的大颗粒,其余就是“可吸入颗粒物”。
在浮沉中生活的人,吸入空气中的微尘后,大于10μm的颗粒在口、鼻腔可100%截留,甚至有小于1μm的颗粒被阻滞在鼻腔;而小于10μm的颗粒,至少有25%被积存在肺泡中,小于2.5μmde 颗粒在肺泡中的滞留也达30%。即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潜移默化的。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杜绝烟粉尘的大量排放,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www.51taoa.com |